9月1日,由山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太原220千伏西寨變電站土建工程配電樓鋼結構主體完工,進入建筑施工階段。在施工現場,機械作業(yè)的“隆隆”聲夾雜著對講機里傳來的說話聲,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鋼柱、鋼梁的各項數據一定要認真核對,確保電氣設備‘打包’安裝到位。”項目部技術員姬強強說。說到“打包”一詞,他很是自豪:“在施工現場,我們從技術、安全、環(huán)保3個方面開展‘打包’創(chuàng)新建設,讓施工環(huán)保又高效。”
技術創(chuàng)新包 高質高效推進施工
“220千伏西寨變電站新建工程在基礎施工階段就給我們出了難題。”姬強強說。工程建設之初,土建施工項目部參建人員對基礎施工方案開展論證,通過工藝推演和調查研究發(fā)現,若采用傳統方法施工,基礎施工完成后還需要進行補樁、補強等二次作業(yè)。
為了保障工程質量,項目部成立技術攻關小組,以“提高水泥土攪拌樁質量驗收一次合格率”為目標,組織人員參與質量改進QC活動。技術攻關小組用時一個月,通過改進鉆頭葉片和噴嘴位置、優(yōu)化提升噴漿頻率與速度等方法,將水泥土攪拌樁質量驗收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1%以上。目前,這些新工藝已在全站“打包”應用,不僅減少了補樁工作量,還能避免工程投運后出現基礎沉降。
在鋼結構建筑主體建設階段,項目部采用螺栓連接鋼結構構件,大幅縮短了整體安裝工時,將安裝誤差控制在毫米級。施工現場共“打包”運用了10項新技術和2項新材料,助力施工高質高效推進。
安全創(chuàng)新包 突出管控重點
8月23日11時,多旋翼無人機騰空而起,盤旋在施工現場上空,巡檢現場風險點。“這是今天第3次巡檢了。”項目經理劉娟娟說。
施工現場作業(yè)點多面廣,項目部使用無人機定時巡檢,加強現場安全管控。項目部專職安全員段振旺在每天站班會后制訂無人機飛行計劃,在圖紙上標注出巡檢點位及時間,確保不遺漏任何一個風險點。“夏季施工期間,我們每隔1小時開展1次無人機巡檢,在氣溫較高的10時到16時,每隔45分鐘巡檢1次,確保及時發(fā)現并消除現場安全隱患。”段振旺說。
除了應用無人機在空中監(jiān)護,施工現場的6臺高風險區(qū)監(jiān)控球機也不時轉動,緊盯施工動態(tài)。這些監(jiān)控球機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將作業(yè)畫面實時傳送到項目部、山西送變電公司土建施工分公司安全管理室及山西送變電公司安全管理中心。“地空結合”配合三級聯動管控,為現場織起立體高效的安全防護網。
在進入現場的通道內,參建人員交流著之前參與虛擬現實(VR)安全實景體驗的感受。這是安全創(chuàng)新包里的另一項內容。項目部通過開展VR安全實景體驗,進一步強化現場作業(yè)人員安全意識。
環(huán)保創(chuàng)新包 打造綠色工地
220千伏西寨變電站施工現場地處太原市區(qū)周邊。該站將于2023年6月30日竣工,投產后將緩解太原市南部片區(qū)供電壓力,提高地區(qū)供電可靠性,進一步助力當地經濟發(fā)展。
為落實太原市建筑工地相關要求,項目部應用揚塵在線監(jiān)測系統,全天候監(jiān)測現場空氣質量指數、溫度、風速、風向等指標。當系統預警現場噪聲超標時,項目部會立即采取措施控制音源。若PM2.5濃度超標,霧炮噴淋裝置則會自動開啟,進行噴水降塵。
220千伏西寨變電站占地面積僅為相同規(guī)模室外變電站的三分之一。該站采用三層樓式立體結構,減少市區(qū)周邊占地,后續(xù)的電氣安裝也由傳統的設備進場安裝變?yōu)?ldquo;打包”裝配,整個建設流程更加環(huán)保。
此外,項目部還在作業(yè)現場鋪設了人工草皮,從源頭治理揚塵。相比傳統的防塵網,人工草皮不僅密度高、防塵效果好,還兼?zhèn)淠湍ズ团潘院玫膬?yōu)點。(王浩 郭文俊)
評論